上流兒童.jpg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3626

還沒有看過吳曉樂《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小說和改編的電視劇,但在看到吳嘉樂新書《上流兒童》時就立刻買回家。可能是我姪子目前也是如書中的教育方式,過著《上流兒童》的生活,想看看吳曉樂怎麼用她細膩的文字描述、觀察這樣的生活方式。

 

因為自己對自己生活的不滿足,想給孩子更好的,在小時候就給孩子機會去認識上流階級的人,但這樣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真的是小孩想要的生活嗎?

 

貴婦生活也沒外人想像中的容易,書中藉由一個貴婦的口中說出:「檯面下,她們要經營的事情太多了。財富、權力、名聲、關係,比柴米油鹽難多了。上流社會的女人,就是最具有挑戰的全職工作。」,如果是打腫臉充胖子想讓孩子過著這種上流社會的生活,家長的犧牲(經濟壓力)一定很大,是否值得,就值的細細思量。

 

小說最後,小孩還是留在私立小學讀書,只是媽媽回去當職業婦女的開放式結局媽媽依然對於高處不勝的一切,保持某種程度的喜愛。小說結束在:「有孩子的人,誰不曾想過有朝一日,讓孩子推開階級大門,讓自己一堂奧。在孩子身上,看見自己未夢想?這種上流社會的遊戲,你想不想玩,玩不玩的起,有考慮讓小孩去讀私立小學的父母在做決定前可以一讀。

 

「放棄無用的社交,當你沒有達到更高層次的時候,人脈不值錢。」這個論點在從小就建立、認識的上流社會人脈是否一體適用?我侄子目前仍小,不知道未來的成果,但侄子不是讀私立小學,是讀台灣的美國學校(學費同樣不便宜),而且有高社經地位的父母,不是打腫臉充胖子的家庭,從小這樣教育出來的上流小孩,未來長大後的上流人脈是否可平等、共贏、互惠的成為有效人脈,或許也可以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社會議題。

arrow
arrow

    jane03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