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__2842629.jpg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3178

一本很厚重的書,內容扎實的說明傳播媒體的發展史,更關注於各種媒體使用的方法和招數來抓走我們的注意力。作者吳修銘是台美人,美國新一代的媒體觀察家。

如果一項線上服務是免費的,那麼你並不是消費者,反而是商品。一代一代的注意力商人找到方法抓住我們的注意力,再把注意力轉賣獲利。google和FB都是從排斥廣告起家,但卻發展出更複雜的廣告形式,google的關鍵字廣告(AdWorks)、FB幫你找到朋友,但也讓我們奉上個資,被精準的廣告鎖定,IG被FB收購後也開始購入廣告,但他們看起來不像一般廣告般騷擾我們,其實他們成為更先進而且無比成功的注意力商人。

這本書可以說是二百年的傳播發展史,但作者也提到本書並不是要爭論廣告的好壞,而是清楚這些交易條件,認真思考是否要取回自己的注意力,因為我們的生活取決於我們關注的事務。

因為書很厚,逐字讀過的部份只有part5 網路是充滿創造者的國度,這部份是我們目前所處的時代,其他部份只是讓我們鑑往知來。我們繁使用社群網路,FB讓我們現實生活中少有聯繫,卻常在網路上互動,它創造了一個非現實的領域,智慧型手機的出現更加推FB成為不可或的社交平台,大眾成為自願替東美化子的客。FB2012年收購IG,隔年11IG引進了第一個動態廣告,IGFB注入青春新血,注意力經濟似轉為人人恭維的混亂社會,充滿懷著事業企圖心想賺錢的自戀狂,的確在人類歷史上從未出現這樣的局面。

網路不停的出現新的東西,人們的反應速度卻很慢,出現越來越多「資訊過剩」的討論。Netflix放棄廣告,讓觀眾有掌控權。在商業裡,如果別人都在往右,你往左的話肯定有利可圖。在2013年《牌屋》首播時,Netflix一次釋出13集的內容,數以千計的觀眾在那個週就一口氣看完。電視觀眾不再將看電視當作離生活的方式,他們主動、按照自己的時間規劃,進入不一樣的世界,這是一種新的逃避方式,而且在現在特別受歡迎。

蘋果的執行長庫克在2015年於華盛頓發表演說「你可能很喜歡免費服務,但是我們不認為他們值得擁有你的電子郵件、搜尋記錄」,幾天後,蘋果發表了新的safari版本支援內容阻擋的功能,能讓你快速有效的擋下Cookie、圖片、資源檔案、彈出視窗和其他內容,阻擋廣告程式一夜之間成為最熱門的應用程式。

隨著科技越來越成為我們的一部份,同樣,為你創造虛擬現實、習慣科技的人也一樣,在下個十年,注意力商人會像別人要靠近你身體一樣小心翼翼的接近你。然而,人的適應力很驚人,歷史給我們教訓就是對上個世代來說很震驚的事,下個世代的人很快就習以為常。

在看這本書之前,以為是注意力商人學習如何吸引眾人的注意力,但其實並不是,這是本提醒大家要取回屬於自己的注意力。在接下來的世紀最需要保護的人類資源是我們的意識和心靈空間,所以作者建議可以取消有限電視台或是週末過數位安息日的方法。目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可能非常困難,例如查看郵件、FB或其他社群媒體,或者窩沙發上轉電視台殺時間,就算只禁止一個週末,還是很困難,也反映出我們的行為如何被制約。注意力不斷受到打擾,竟然不是因為自己缺乏魄力,而是受到商業企業的奇特規則所影響。所以這本很厚的書,作者是要闡述自己注意力很珍貴,不要那麼輕易的就交出,讓我們注意力重新回歸自己,並取回生活經驗所有權。

因為本書是以美國傳播媒體為主,所以沒有探討到台灣大多數人使用的line或是中國的wechat等對美國不是主流的社群媒體,本來想說如果注意力被吸引就是傷害自己的生產力指數,那被書吸引不算是注意力被吸引嗎?追劇跟一口想看完小說的體驗不是相同嗎?但讀到最後,我想作者要表達的是注意力被打擾讓我們改變了原本的規劃,例如本來想網路上買個東西,竟然就流留網路好幾小時。看好看的電影時依然拿出手機看訊息,前天看《阿拉丁》時,隔壁打扮時髦的一對男女就這麼做,讓我也一直被干擾。所以作者主要是讓大家收回不該被侵犯的地方,看書時就認真看書、看電影、追劇時就認真沉浸在那個環境中,不要被廣告或社群媒體打擾,任何我們跟人互動或是需要高度注意力的地方都要不被侵犯,一定要採取行動,我們的生活經驗取決於我們所關注的事務,讓我們的注意力重新回歸自己,才能取回生活經驗的所有權。

arrow
arrow

    jane03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