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8894
母親常有失眠的問題,加上自己連著二天都睡不好(睡太少),造成工作時間身體很疲累,昨天晚上特地調整睡眠期間(提早入睡)加上改變睡眠環境(使用水氧機加助眠精油薰香),也把這本書拿出來看到第三章「史丹佛式最佳睡眠法」,同時使用冥想APP,果然很快就入眠,也補足前二天的「睡眠負債」。
一開始作者花了一些篇幅來說明「睡眠品質的重要性」,並用科學實證加以佐證。
然後在第二章開始討論有關睡眠品質最重要的「黃金90分鐘」,不論睡幾小時,只要一開始的90分鐘(~120分鐘)沒睡好,剩下的也會全面毀掉。
第三章也就是我最關心的史丹佛式最佳睡眠法:
提高睡眠品質的三個體溫開關
1.就寢的90分鐘前泡澡、馬上就要睡時,「淋浴」最好。
2.隱藏在泡腳中的驚人「散熱力」,比淋浴更具效果的速效開關~「泡腳」。
3.「調節室溫」以增進體溫的效果。
將入睡模式化的「大腦開關」
1.單調法則:睡前的娛樂以不用腦、可放鬆享受的類型為佳。比起讓人想快速知道犯人是誰而沈迷其中的偵探小說,無趣的書更好。入睡前若要聽音樂,就聽和平常一樣的單調歌曲。
2.正確的數羊方式:消極、被動的狀態必不可少,若「被動」很重要,睡前運動就值得多加考慮了。例如,「伸展運動」似乎能帶來優質睡眠,但若要是做得太認真、過度,大腦便會積極活動起來,這會成為睡眠遠離的因素。
務必嚴格遵守「固定的睡眠時間」,就算無法每天都做到,也一定要固定基本的就寢時間。將「固定的睡眠時間」設定於大腦,黃金90分鐘想必也會被模式化。
睡前要避免一些會強化藍光影響力的行為,例如在全黑的房間裡長時間看手機。
清醒和睡眠是一體的兩面,「良好的清醒度可導致良好的睡眠」與「良好的睡眠會帶來良好的清醒度」,這兩者皆確實無誤。
第四章探討為了睡的好、睡的熟,從早上起床至晚上就寢之間該採取哪些行動,「醒著的方式決定熟睡與否」。因這章主要著重「清醒策略」就不多加著墨。
倒是本章翻外篇,不再為時差所苦!史丹佛秘傳之海外出差術,不管對旅行者或出差國外的商務人士都挺有參考價值。出發前的用餐時間,依據當地時間來決定「用餐與否」似乎很有效果。
睡眠是重質不重量,但除了短眠者(時鐘基因有所變異)外的一般人,最好還是要睡滿至少6小時。
破除週一症候群的「週末睡眠法」,周六、日早晨只是比平多睡1~2小時的話(起床時間延後),通常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就寢時間還是要跟平常一樣。
若你對目前的工作或生活不滿意,試著改善剩下的三分之一(睡眠),其他的三分之二也會跟著動起來。只要好好睡,福氣自然來,別再為工作而犧牲睡眠,尤其想做創意工作的人,更是應該避免。
【疑問】睡前運動跟晚上運動有不同嗎?因為現代人平日大多只有晚上下班後才有時間運動,健身房晚上7點~9點運動人數最多,若是只能做靜態的「伸展運動」似乎就更難找到適合的運動時間?
留言列表